“希望自己能够做到最后,做到不能做为止……”这是慈济志工吕顺发对自己在慈济路上的期许。
来自马来西亚的吕顺发,在中学时期,父亲为了让他得到更好的栽培,花尽心思安排他寄宿在亲戚家,从柔佛笨珍渔村迁到新山一所中学求学。一直到高三毕业后,独自一人前往日本深造就读机械精密工程系。1991年,他被日本总公司派遣到新加坡分公司上班。
在他50岁的时候,由于家庭经济与工作都已经比较稳定,在成长过程中也一直都获得许多的帮助与关怀,曾经受过种种的恩惠,不禁让他开始思考,“我能做些什么回馈社会?”
有一次在麦里芝蓄水池(MacRitchie Reservoir)晨运时,吕顺发认识了慈济志工沈喜洲。在沈喜洲的邀约下,他参与了2013年《法譬如水》经藏演绎。经藏演绎后,他应社区组长邀约,开始承担“司机”的工作,接送志工参与各种活动。回忆过往,他笑呵呵地说道:“当时没有宗教信仰的我,也不知慈济是什么团体,就这样傻傻地走入慈济志工行列。”
访视关怀 见苦知福
从“司机菩萨”,吕顺发再亲身走入照顾户家里,进行每月一次的慈善访视。访视除了发放物资予照顾户,他也会用心倾听照顾户诉说家庭的琐碎事情,然后以幽默的语气逗他们开心。透过访视,吕顺发觉得每户家庭所示现的苦难让自己学习很多,“从他们的故事里恰好呈现了一部经给我们看,让我们了解佛经上所说的因缘果报。这对我们的人生是个很好的学习。”
除了常月访视,吕顺发也会参与清晨的“晨钟起,薰法香”、读书会和慈善个案研讨等活动。看到志工每天早起薰法香和参与每月两次的读书会,吕顺发自觉有这么一个使命和义务接送志工听经闻法,一起成长慧命。2017年,吕顺发受证成为慈济委员,法号“本拓”,募款募心、访贫肤慰是他的基本“任务”。
吕顺发认为,慈济与一般寺庙不同,因为不用燃香或烧金纸祈求财富或平安;反而是以正信、正念的思维转识成智,破除迷信,在人群中力行付出。“我最喜欢读书会的形式学习佛法,简单易懂,容易将法吸收入心。”不曾接触佛法的吕顺发觉得薰法香和读书会让他受用,浅白易懂的文字和具体例子能够将佛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。
静思语:“前脚走,后脚放”是吕顺发最喜欢的一句静思语。他觉得走入人群中付出,只要方向正确,就要踏踏实实地走下去,不要让不好的境界干扰自己的心,从而自我障碍,只要及时放下,就心安自在。
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2015年,吕顺发19岁的长女因罹患大肠癌往生,从诊断到往生仅短短三个月的时间。这突如其来的变故,让原本生活平顺的家庭,蒙上了一层无法接受的痛楚。
在这段时期,志工透过手机、静思语等使尽全力关怀和陪伴吕顺发。有一次,吕顺发阅读一则由志工转发,刊登在慈济护理杂志《志为护理》“让风筝飞吧”的报导。文中有一段证严上人的开示:远去的亲人,已如一只飘扬的风筝,假如有一根线,把它拉住了,这个风筝就会一直挣扎;祝福它,放下它,让风筝自在飘到它该落地的地方。
这一段话顿时让吕顺发和家人如得甘露滋润。他说:“人生总会遇到一些逆境,我们可以从佛法中得到一些启示。”一路走来,吕顺发感恩志工的陪伴与协助,让他不觉得孤单,反而勇敢地站起来面对现实,将痛苦化为一股力量,走入人群之中与人结善缘,种福田,把功德回向给远方最亲爱的家人。
以身作则 树立典范
对志工而言,吕顺发是值得学习的好榜样。“他是一个有求必应、来者不拒,做事认真的慈济志工!”慈善组志工王明宗觉得吕顺发给予的正能量是值得学习的榜样。
访视志工许国钰也说:“吕顺发师兄虽然迟加入慈济,但是他很精进,勇于承担功能组的岗位,他可以跟资深的慈济志工一样,融入团队付出,他真是慈济人的典范。”
吕顺发坦言,这五年来参加慈善访视和慈济活动,与不同性格的志工一起投入付出,自己必须以身作则,身体力行,“话不需要说得太多,也不要一直拒绝别人的邀约,身教好过言教,真正地去做!”他认为,这样才能汇聚一股力量发挥良能做利益众生的事。
透过各种活动的参与,他能理解“苦”从哪里来,更了解行善就不会去做坏事,也能自度度人。吕顺发清楚自己未来要走的方向,把慈济融入自己的生活中,同时善用时间累积慧命的资粮,把握当下,发挥大爱的良能。
“尽量做到最后,直到不能做为止!”吕顺发脸上露出一抹微笑,说出心中期许……